
秋风卷走了夏日的炎热
带来了一丝凉气
十月的脚步轻轻走过
也带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
10月24日00点20分,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——霜降。霜降时节,万物毕成,天气渐寒始于霜降。“晚秋凉意浓,叶落露为霜”,气候由凉转寒,万物随寒气增长而逐渐萧瑟。

霜降过后,草木成熟变黄,昆虫休眠,候鸟南迁,田间收获与播种也到了收尾阶段。待收获的作物还能趁着冷热温差大而多积累些营养物质,并在干燥温暖的条件下晾干储藏;待播种的作物、蔬菜能适时抢占生育期,从土壤中获取更多矿物质、水肥,增加产量并提高品质,及早收获。霜降至立冬这半个月是秋收秋种的关键和扫尾时期,这一时期刚由暖入寒,农作物须注意防冻防寒。气象专家介绍,初霜越早,对不耐寒的作物后期生长和成熟的影响越大。气温较低时,造成霜冻,危害尚未成熟的秋收作物和未收获的露地蔬菜,使其产量和质量下降,特别是对受冻易变质、降低储存期和货架期的作物会造成较大损失。霜降后秋霜冻发生频率逐渐提高,强度也逐渐加大,需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,做好提前预防。
1、秋季过早的初霜,它常危害喜温作物,使作物生长缓慢,同时造成作物生长不良,降低产品的品质。
2、隆冬过后的“冻后霜”,这时气温降到很低,而次日猛晴,气温突然升高,使越冬作物遭受严重冻害。
3、春季晚霜,这时作物的抗寒力减弱,容易受冻害。
霜降时节,做好农作物的防霜工作,不仅能减轻冻害,还可以使作物提前成熟,起到丰产丰收的作用。

一、农业防霜法
培育抗寒品种,要根据当地的霜冻发生规律及无霜期长短,合理安排种植作物品种,防止贪青晚熟。加强田间管理。如棉花通过整枝化控等措施,能促进生长发育,促早熟,早摘多收霜前花。
二、物理防霜法
1、灌溉法: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霜方法。通过向田间灌水,能使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增大,并增加空气湿度和温度,减少辐射散热。实践证明,灌水的田块作物叶面温度在夜间比不灌水的提高1-2摄氏度。防霜的效果以灌溉的当天或次日为好。最好的时机在冷空气刚过风静下来而霜冻尚未发生时进行灌溉。2、烟熏法:一般在霜冻即将发生时点燃发烟物,使烟堆放热,烟雾成幕,有降低热辐射减慢降温和增加植株间温度的作用,可选用易发烟的柴草。此法可使株间温度提高0.5-2摄氏度。用化学药剂发烟防霜,比用柴草省工而经济,效果也好,但应选择对人和作物无害的药物材料。3、覆盖法:此法适用于小面积作物防霜。可用草帘、席子、泥钵、塑料布、草木灰覆盖在蔬菜等作物上,使地面田间的热量不易散失,延迟收获期。